上周末,央行宣布自10月25日起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13%,达到1988年的历史最高点,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业内认为,此举主要在于抑制信贷过快增长,而9月CPI数据的高增长预期,是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动力所在,预计24日数据公布后,央行有可能进一步采取加息的手段来抑制流动性。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有超过1800亿元的银行资金被冻结,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作为调控手段重要参考数据的CPI的公布,则备受关注。国家统计局日前表示,9月的重要经济数据将于24日集中发布,其中包括9月CPI增长数据。业内普遍认为,虽然9月猪肉价格有所回落,但CPI仍有可能高位运行,增幅会在6%以上,不过CPI增长有可能在9、10月份见顶,出现拐点,第四季度食品价格会继续回落,届时将对第四季度CPI形成正面影响。
虽然政府频繁出台调控措施,且调控频率越来越快,但上周五央行公布的9月金融运行数据显示,调控效果并不明显。
厚峻认为,央行有可能在9月CPI数据公布后,进一步加息,不过小幅多次加息的可能性更大,加息有可能会在本月底或下月初。
广东科德证券分析师王泽辉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在于收紧银根,并非直接从股市中收缩资金,但一部分通过信贷进入股市的资金可以得到间接调控。从目前来看,靠单一手段很难对股市起作用。
不过,东莞证券资深分析师李大霄也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历史高位,表明央行抑制流动性的决心很大。调控的累积效应会慢慢显现,股市后市将有可能振荡调整。
民生证券资深分析师厚峻则认为,目前第三季度业绩开始陆续公布,较中期业绩还有增长的趋势,另外,在流动性过剩、高市盈率、负利率等基本面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年内股市不排除上冲7000点的可能。
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