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1435家上市公司发布2007年半年报。WIND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报告期末上市公司共持有2.88万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绝大部分是对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牛市之中,这些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交叉持股为上市公司半年报锦上添花,其市值上涨对净利润或净资产起到提升作用。
逾三成公司
持有两类金融资产
对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来说,什么情况下持股市值变动会影响到业绩和净资产?首先,应明确该股权投资在新会计准则下属于哪一项具体准则规范的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范的股权投资有四类:前三类分别是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第四类是除前三类以外、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股权投资。在上述四种情形以外的股权投资,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处理,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
实际上,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这三类股权投资,新、旧准则下的核算并无实质性区别。例如,丽珠集团是健康元的子公司,健康元对丽珠集团合并报表,丽珠集团股价变动并不会对健康元的净利润和净资产带来任何影响。长江电力持有2.3亿股广州控股,由于长江电力将广州控股视作联营企业,对该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广州控股的股价变动也不会对长江电力的业绩和净资产带来任何影响。
只有在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情况下,交叉持股的市值变动才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或净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划分为该类金融资产后,交叉持股的市值变动影响净利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其市值变动影响净资产。
该统计表明,在已披露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340家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有247家公司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剔除重复的情况,共有486家公司持有两类金融资产中的一种或两种,占1435家公司的34%.
金融企业
交叉持股居首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此类金融资产的,大多是上市公司为赚取二级市场差价的投资。数据显示,已披露半年报公司共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约3942亿元,其中排名前20家公司持有3859亿元,占总金额的98%.
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前20家上市公司中,银行、保险公司、券商这三类金融企业占绝对优势,包揽了前11名。其中,中国银行以持有1538.54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拔得头筹,其后是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分别持有734.36亿元、373.21亿元。中国银行半年报显示,其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多是万科A、中信证券、招商银行这样的蓝筹股。
在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排行榜上,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这两家上市保险公司当仁不让,当起了老大、老二,今年上半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达到64.59亿元、30.94亿元。中国石化也不甘示弱,以近9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排在第3位,紧随其后的是两家上市券商宏源证券和海通证券。
3942亿交易性金融资产
浮盈110亿
由于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大多未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以,半年报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绝大部分由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市价波动贡献。统计表明,1435家已披露半年报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总计110.38亿元,仅占净利润总和3217.06亿元的3.4%.因此,对上市公司总体业绩来说,交叉持股的市值上涨并没有做多大贡献,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已。
但从个案来看,一些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无疑是举足轻重的。数据显示,有10家公司上半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超过了净利润的50%,而这10家公司都不是金融企业。界龙实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10万元,而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就高达405万元。
2.49万亿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或成利润蓄水池
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甚明确。已披露半年报公司共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4871亿元,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6倍多。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市价波动影响当期业绩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管理层显然更倾向于将股票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情况一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金额前20家公司中也大多为金融类上市公司,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人寿名列三甲。前20家公司总计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4512亿元,占全部已披露半年报公司持有总金额的99%.
值得关注的是,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将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因此,上市公司目前拥有的2.49万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利润蓄水池,这些股权投资将来被处置时,有可能释放出利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