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税资讯
 
  应处理好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表时间: 2007-9-29 【字号:

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清晰地显现出趋热的特点。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表现良好的乐观状况下,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人民币流动性过剩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升等问题,显示出经济发展中的风险不可低估。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税收形势表现得却很喜人,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249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15亿元,同比增长29%.然而,在税收收入再创历史新高的时候,冷静地估计和分析财税形势,准确把握财税政策,对未来的收入走势进行预测,清醒地透视问题,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税收形势的特点与走势

除了往年税收增长的各种正常因素外,经济增长中的新情况对税收的增长起到助推作用。今年税收形势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一是证券市场的火暴及证券交易印花税率调高,使得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增收。上半年,该税收入完成623.75亿元,同比增长7.7倍,增收551.86亿元,拉动整体税收增长2.9个百分点。二是金融业的金融商品买卖活跃,营业收入增加较多,使得来自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收入增长幅度很高,上半年金融保险业营业税收入增长47.8%;与此同时,金融保险业改制重组后,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改善,金融保险业的利润增加带来的企业所得税增加,是上年同期所没有的新因素。三是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关的税收政策调整,对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的增收产生很大影响。上半年,土地增值税同比增长79.3%,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比增长57%.上述新特点都与经济运行中形成的一些新情况、新政策息息相关。应该看到,这些新情况和新特点具有短期特性,不可能在中期和长期永久性地成为支撑税收高增长的因素。

今年的经济形势和税收收入走势,很可能保持偏快的基调,各种宏观调控措施产生的积极效应,即使能够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经济增长低于10%的可能性比较小。上半年形成的短期性推动税收增收的因素不大会全部消失,如果税收收入按照正常运转,下半年的税收增收很可能不会少于上半年,全年税收增收达到1万亿元的可能性比较大。

对税收政策的把握

在税收大幅增收面前,税务机关实际上将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一是今年的税收增长幅度将抬高税收规模基数,对于以后年度的税收增长会产生压力。当然,认识到经济增长存在上下波动的周期性,税收的增长必然也会受到这种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在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时,税收的增长率也会随之下降。将税收增长有高有低作为一种规律性现象看待,才能够避免一味追求税收持续保持高幅度增收的行为。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原因在于如果全部税收都转化为财政支出后,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数就会提高。当经济增长回落时,缩小财政支出规模的难度是相当大的,甚至是不太可能的。这时往往还可能提出税收增收的要求,而在经济运行低落时增加税收不仅是很困难的,而且也会提高微观企业的税负,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恢复。

二是目前税务机关也面临着两种选择,在目前财源丰盛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应收尽收,还是留有余地的征收。选择后者可能带来的问题是,对近年来征收管理制度建设和严格征管的成果形成了损害。而且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客观上可能形成进一步刺激经济走向过热的政策因素。

三是需要认识到,在今年的税收收入中,由于物价上涨,以及不同程度地存在实物资产和虚拟资本的泡沫,税收会形成一部分虚增,这部分虚增可能会对未来的税收预测和计划指标等产生影响。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税务机关应该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的原则,同时要坚决杜绝“寅吃卯粮”的行为。做好对今年税收收入的各种分析,对于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的变化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宏观税负不仅要考虑税收占GDP的比重,还应该包括5种社会保险收费。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宏观税负18.2%,这其中不包括社会保险5种收费。2006年的社会保险总收入8626亿元,占当年GDP的4.12%,加上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宏观税负18.2%,宏观税费负担是22.32%.从这一宏观税费负担率上看,很难说中国的宏观税负是高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1995年以后,我国的宏观税费负担率逐年提高,含社会保险基金的宏观税负由1994年的12.06%提高到2005年的20.67%.这种变化的速率是值得关注的。总之,处理好税收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税收政策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和把握好的总量政策。(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税务报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0065084号-1  
Copyright © 2007 - 版权所有,佛山市诚信财税培训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